紅豆滯銷疑雲,是假新聞還是純炒作?

屏東紅豆滯銷,當地農會總幹事自拍影片臉書求援,希望民衆能幫忙促銷,卻被農委會打臉,紅豆滯銷是假新聞還是純炒作?(圖/視覺中國CFP)

文/李武忠

前些日子媒體報導屏東紅豆滯銷,當地農會總幹事自拍影片臉書求援,希望民衆能幫忙促銷。對此農業主管部門反映的是,今年紅豆價格穩定,間接打臉農會,讓外界一頭霧水,國產紅豆究竟有沒有滯銷?至今仍未讓民衆瞭解真相,再度顯示蔡政府與民衆溝通出現大問題,而媒體也沒有持續追根究底,來維護民衆知的權利

會發生農會與農委會不同調,讓外界相當訝異。儘管農民對農會有若干負評,如:未充分反映農情過度偏重貸款部門、選擇性服務等,但是農會多年來在政令宣導、產銷調節、農民貸款、災情調查上仍有其功能,也不能完全予以否定。此次紅豆滯銷事件,讓人好奇的是,地區農會總幹事應該最瞭解當地農民現況,不會在沒有了解實際狀況下就對外求援,事先也應該向主管部門反映,難道真如農委會主管所暗喻,農會關心的是進口商而不是農民?這恐怕不是小事一樁。紅豆滯銷是不是假新聞,政府可以用發新聞稿或透過友善媒體對外澄清,纔不會讓社會善心被濫用,影響日後民衆對農民的關心。

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資料,去年全年進口紅豆數量約3,370公噸,今年到5月底止,已進口超過4,440公噸,確實比去年一整年還多,憂心國內市場價格也非全無道理,政府應該重新檢視進口方式,纔不會給予人爲炒作空間。儘管本土紅豆產量少、品質佳、食用安全性高,但價格相對高,基於成本和供應貨源穩定等考量,國內廠商仍有人願意使用價格較低廉,但經政府檢驗同樣符合安全規範的進口紅豆;一旦進口紅豆數量過多,自然會影響到本土紅豆的價格。

隨着自由貿易化腳步國外許多農產品將大舉進入臺灣國內市場,由於臺灣農產品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政府部門除了應有效管控與國內農產品具替代性競爭的國外同質性產品,如紅豆、藜麥等外,必須全力協助國內農民及農會透過品牌、標示、通路與進口紅豆等作區隔,避免矇混,也方便消費者選購。至於加工原料之標示,政府也應該如食安般予以嚴格稽查,也唯有做到從「農場餐桌」的農產品資訊公開透明,才能落實確保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安承諾。此次紅豆滯銷疑雲,政府部門應該講清楚,別和稀泥

好文推蔫

北農事案定案 挑戰纔剛開始!

暴雨後浮上來的是菜蟲?民怒?還是無能?

選對北農高層就能挽回飆漲的菜價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士經濟系教授,本文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