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的排名 還能這麼好看嗎?

競爭力是抽象的概念,說真的,沒有人能數據加以準確的表述,凡用數據表達的競爭力,都有侷限性,因爲文化習慣凝聚力都很難量化,勉強量化皆不準確,但如今量化成風,以致競爭力原本所要衡量的長期潛能,最後卻經常爲短期的景氣所左右。

真正競爭力,其變化是長期而緩慢的,如今循二百餘項指標評估的競爭力,卻常在一年之內隨着經濟震盪而天搖地動,譬如說,沒發生金融海嘯之前,冰島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競爭力排名經常名列前茅,愛爾蘭也不錯,但隨着風暴過後,2010年的冰島名列第30,愛爾蘭第21,這是因爲競爭力評比的二百餘項數據裡,有很多短期景氣指標,哪一年經濟停滯,哪一年赤字大增,哪一年出現社會抗爭名次便相應滑落。

以此觀察,今年臺灣排名升至第八,主要是去年防疫表現佳,在舉世衰退之際,臺灣出現難得的正成長,加以評比指標中有四成資料來自問卷,而問卷期間臺灣又尚未出現三級警戒,在天時、地利及人和之下,排名轉佳,並不意外。

然而,明年的排名就很難這麼幸運了,由於今年紓困大幅舉債,財政評比必然滑落,再者如今各國逐漸解封,經濟復甦強勁,而臺灣處境剛好相反,消費驟降,經濟轉弱,人心惶惶,這些都將影響2022年排名,以此而言,臺灣明年排名退步已屬必然。

然而,競爭力評比終究只是個數字,而非競爭力本身,酌予參考即可,追求指標而忘了目標智者不爲,退步時宜加警惕,進步時無需自滿,若能如此反省二十多年的競爭力排名史,自可有番領悟纔是。